古建築新活力-台大歷史建築之再生
文/曾華璧 長庚大學特聘教授(台大歷史系1973級)
炎炎夏日,正好眠?野外戲水、電影院冷氣吹涼之外,在台北市還有什麼可以選擇的活動?
2013年7月 11日,豔陽高照。新北市台大校友會辦了一個「台大歷史建築參訪活動」,我雖然不是這個校友會成員,但身為校友,又住在溫州街,對這個活動,心生興趣,毅然的在行前一天,報名參加。全部行程共有五站,有重生型態、有火災受難建築,也有大師故居。第一站從「青田76」開動,它位於青田街七巷六號,是前台大馬廷英教授之故居,而且由前屋宅主人的兒子、名作家亮軒先生親自擔任解說導覽,將該棟日式住宅的淵源、建築的特色(例如採用手工玻璃、卡榫、大量使用檜木等),以及其父親馬教授生前在地質學上的研究理論與成果,詳加陳述,這使得歷史的幽情,在今人、故人與故情之間,形成一個綿延的交錯。「青田76」目前由年輕的台大地質系校友所組成的「黃金種子文化公司」,加以活化,使之成為一個文化交流的場所。
中午會餐時,台大總務處營管組鄭經理向校友解說目前台大對於歷史建物的保存與活化政策,讓大家對於散落在台北市青康龍一帶的日式建築狀況,有全面性的認識。青田6巷3號成為「微笑家居六巷展場」、8巷12號由敦煌畫廊承做為「青田茶館」,讓整個青田街的文化氣息,更添增不少。大家在「青田茶館」的茶香與名家畫作的環繞下,品茗聊敘,自有一番風情。一行人轉往溫州街,先觀看在今年農曆年期間(102年2月6日),遭到火噬的一棟日式老建築,當年是日本海軍招待所公共宿舍。穿過倖存的屋舍架構之外圍,我們最後一站抵達「殷海光故居」。房舍雖然不大,卻是十分雅緻,房間擺設了殷海光的生平年表與著作展示,其中有句話-「在這個年代沒有被餓死,已屬萬幸」,讓人感慨。一如馬教授退休之後,陷入赤貧,讓人驚覺,台大的科學與人文教授,曾經在那個久遠的年代,同樣都是在微薄的薪俸下,致力於學術研究,啟蒙學生,誨人不倦,樹立了令人敬佩的學者風範。
古建築飄出歲月的滋味,當年台大教授的屋主身影,則是歷史建物的靈魂。活化工程為台大校務營運增添資糧,重要的是,附著其上的精神是否可以恆久長青的流傳?一個夏日之旅,讓我們沉緬於舊日的記憶之中,也使我們對今日之姿,心生欣喜。對台大人來說,這一切都是難得與難忘的。希望台大歷史建物的活化,是對故人的緬懷,也是具有至高的生命與精神延續之意義。
前台大馬廷英教授之兒子、名作家亮軒先生,親自擔任解說導覽馬教授故居。
校友及寶眷在「青田七六」合影
「青田茶館」內與名家畫作合照,自有一番風情。
「青田茶館」前英姿煥發
殷海光部分生平年表
在「殷海光故居」緬懷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