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提升生活品質」系列演講-人文素養
尋河‧尋人:水源校區的考古發掘與歷史再現
         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距離總區僅數公尺,卻是台大直到1999年才從國防醫學院承繼下來的校地。目前除人類學系與哲學系外,該區域主要用於行政與創新研究。也因此可以說從二次戰後,此區域一直都是乘載著教育使用的場域。
         然而,千年前這裡曾是個繁榮的聚落。先民依河而居,建屋、儲糧、烹飪,甚至可能擁有來自淡水河河口十三行人群的鐵製器物,卻仍保留了使用石器的傳統,或許已非作為主要工具,可能是為了紀念祖先,仍然對於過往的器物念念不忘。對他們而言,河流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連結沿岸不同的社群,讓玻璃珠、瑪瑙飾品、精美陶罐沿水路流入台北盆地,開啟了台北居民對外界的想像。
         本次演講將以臺大人類學系2021年春季在水源校區的考古發掘為基礎,透過學生們的挖掘成果,重現人與河流相依的歷史,並探討當代社會如何與這條河流建立新關係。此外,演講亦將介紹考古發掘的過程、限制及其對社會的意義。
         然而,千年前這裡曾是個繁榮的聚落。先民依河而居,建屋、儲糧、烹飪,甚至可能擁有來自淡水河河口十三行人群的鐵製器物,卻仍保留了使用石器的傳統,或許已非作為主要工具,可能是為了紀念祖先,仍然對於過往的器物念念不忘。對他們而言,河流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連結沿岸不同的社群,讓玻璃珠、瑪瑙飾品、精美陶罐沿水路流入台北盆地,開啟了台北居民對外界的想像。
         本次演講將以臺大人類學系2021年春季在水源校區的考古發掘為基礎,透過學生們的挖掘成果,重現人與河流相依的歷史,並探討當代社會如何與這條河流建立新關係。此外,演講亦將介紹考古發掘的過程、限制及其對社會的意義。


(聯絡電話:02-2321-8415*9)
現職: |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副教授 |
學歷: |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類學 碩、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學士 |
經歷: | 臺灣考古學會 理事長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婦女研究室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博士後 |
專長: | 臺灣考古學、家戶考古學、社會考古學、 女性主義考古學、石器分析、空間分析 |

歡迎校友及非校友踴躍參加,免費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