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提升生活品質」系列演講-醫療保健
「胰臟癌的預防、診斷與治療」
        
胰臟癌是台灣第七大癌症死因、美國第三大癌症死因,主要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胰家族病史、糖尿病、慢性胰臟炎( chronic pancreatitis )、肥胖等。
胰臟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典型症狀如上腹部疼痛、體重減輕、黃疸出現時,大多已屬晚期。
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振造影(MRI)是偵測與評估胰臟癌的主要工具,但是小於兩公分的早期胰臟癌在CT與MRI上變化常不明顯,不容易偵測。內視鏡超音波(EUS)是前端載有超音波探頭的特殊內視鏡,可以對胰臟進行更清楚的探查,必要時可進一步切片化驗,因此當臨床症狀或是其他檢查懷疑有胰臟癌但是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的結果不確定時,內視鏡超音波可提供更進一步的資訊。
最新的人工智慧進展則可分析CT 影像是否存在胰臟癌並指出腫瘤位置,有助於提升早期胰臟癌的偵測率。
手術完全切除是唯一根治胰臟癌的機會,術後追加輔助性化療可進一步減少術後復發的風險。然而約八成五的病患發現時腫瘤已侵犯週邊血管或遠處轉移而無法手術切除腫瘤,此時化學治療為首選的治療。對於胰臟癌引發的膽管與腸道阻塞造成黃疸與無法進食,則可藉內視鏡置放膽管或腸道支架來加以緩解。 預防勝於治療,維持健康生活、不抽菸、控制體重、適度運動,是預防胰臟癌的最好方法。及早診斷與治療才能提高胰臟癌的存活率。
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振造影(MRI)是偵測與評估胰臟癌的主要工具,但是小於兩公分的早期胰臟癌在CT與MRI上變化常不明顯,不容易偵測。內視鏡超音波(EUS)是前端載有超音波探頭的特殊內視鏡,可以對胰臟進行更清楚的探查,必要時可進一步切片化驗,因此當臨床症狀或是其他檢查懷疑有胰臟癌但是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的結果不確定時,內視鏡超音波可提供更進一步的資訊。
最新的人工智慧進展則可分析CT 影像是否存在胰臟癌並指出腫瘤位置,有助於提升早期胰臟癌的偵測率。
手術完全切除是唯一根治胰臟癌的機會,術後追加輔助性化療可進一步減少術後復發的風險。然而約八成五的病患發現時腫瘤已侵犯週邊血管或遠處轉移而無法手術切除腫瘤,此時化學治療為首選的治療。對於胰臟癌引發的膽管與腸道阻塞造成黃疸與無法進食,則可藉內視鏡置放膽管或腸道支架來加以緩解。 預防勝於治療,維持健康生活、不抽菸、控制體重、適度運動,是預防胰臟癌的最好方法。及早診斷與治療才能提高胰臟癌的存活率。


(聯絡電話:02-2321-8415*9)
— 廖偉智主任
學歷: | 臺大醫學院醫學系 學士 臺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碩士 臺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博士 |
現職: | 臺大醫院 內科部 主治醫師 臺大醫學院醫學系 內科 教授 臺大醫院內視鏡光學診斷暨治療中心 主任 |
經歷: |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 理事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 理事 美國胃腸內視鏡學會 會士 |
專長: | 胰臟癌、胰臟炎、膽胰內視鏡、人工智慧
|
榮譽: | 北美放射醫學會 (RSNA) Alexander Margulis Award(2023) 臺大醫院研究傑出獎、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2022) 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臺灣大學教學優良獎(2021) |

歡迎校友及非校友踴躍參加,免費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