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提升生活品質」系列演講-科技新知系列
日常PM2.5的來源及預防方法
近年來PM2.5為社會重點關注議題,PM2.5(細懸浮微粒)由許多複雜化學物質組成,是人類致癌物。除工業污染外,臺灣因住商混合,社區常見各式PM2.5來源,如汽機車排放、二手菸、夜市、社區小工廠、宮廟等等,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社區污染源,使民眾近距離地暴險到比環保署監測站數據還高的PM2.5濃度,因而影響健康。本次演講介紹PM2.5基本性質、重要來源、影響民眾日常生活的PM2.5直接暴險之社區排放源,以及個人行為造成之濃度增量,協助大家避險以保障健康。


(聯絡電話:02-2321-8415*9)
學歷: | 美國哈佛大學環境污染暨環境衛生管理環境衛生 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空氣污染控制暨環境衛生管理 碩士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學士 |
現職: |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研究員 |
經歷: | 台灣大學理學院大氣科學系合聘教授 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品質諮詢委員會委員 美國環保署國家暴露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
專長: | 健康風險評估、懸浮微粒來源分析、氣候變遷健康調適 |
榮譽: | 2004年中華民國氣膠學會『秋森獎』 |

歡迎校友及非校友踴躍參加,免費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