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ics


2017「提升生活品質」系列演講-人文素養系列


說「鼎」: 一個跨越時空的文化符碼


鼎,可說是一般人最熟悉的古代文物。 毛公鼎,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上面近五百字的銘文,至今仍為世界第一。銘文內容記載西周晚期周王將家國大事託付給毛公,期許他克盡職責,為王室效忠。銅器本身的製作平平,有些地方還顯得有些粗糙,但字體渾厚古雅,佈排井然,是距今約二千八百年前的一篇金文鉅作。 除了博物館中的文物,現代社會也經常運用鼎的意象。由官方主辦的「金鼎獎」借用鼎的權威象徵,經過金鼎獎認證的圖書,必是好書。近年大行其道的文創產業,也看得到鼎,如故宮晶華盛裝牛肉麵的白瓷碗,從鼎的烹肉功能發想,結合臺灣美食,成為一種文創商品。 從鼎而來的成語也不少,問鼎中原、一言九鼎、三足鼎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從古自今,從官方到民間,都能從鼎汲取靈感,發想創造。鼎為何能如此深入人心?鼎的面貌何以如此多元?且讓我們一探鼎的生命史,看鼎在上古文化發源期中,是如何奠立基礎,而後能成為一個跨越時空的文化符碼。

時 間:2017年10月28日(六) 上午10~12時
地 點:臺大校友會館四樓演講廳 (臺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
            (聯絡電話:02-2321-8415*9)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許雅惠教授

學歷: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學士
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碩士
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系 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經歷: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編輯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專長: 中國青銅時代的美術與考古
宋代物質文化與印刷文化
晚期復古藝術

榮譽: 2014年教學傑出獎


歡迎校友及非校友踴躍參加,免費入場!


臺大醫院捷運站2號出口或臺北車站8號出口,散步八分鐘就到囉!


Copyright © Since 2006 NTU Alumni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