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ics


2014「提升生活品質」系列演講-科技新知系列


你想知道卻不好意思問的魚類的聲、色世界祕辛

地球表面約有百分之七十被水體覆蓋。從高山的河流到數千公尺的深海溝,都有魚類的分佈。現生魚類約有三萬三千種,佔了脊椎動物總數一半。人們對魚類如何因應水下的聲音與色光所加諸的物理天擇壓力,而所演化出的適應機制的瞭解,所知有限。本次演講中,講者將透過魚類如何發出聲音的行為,探討聲音在求偶、領域防衛時所扮演的角色;並以神經科學的方法,介紹魚類如何解讀聽覺神經訊號。也會以實例展示,聽覺神經生理的基礎研究,在產業上的應用。生活在不同深度的魚類,如何演化出感應色光的生理機制。我們會探討許多種台灣產淡、海水魚,在不同光環境條件下所演化出的色光感應機制。而主導這些生理適應機制變異的視覺蛋白基因的演化與突變,也是本演講的主題。最後也會以實例述說,對黃鰭鮪視覺生理的瞭解,如何協助突破人工孵育黃鰭鮪魚苗時,所遭遇到的技術瓶頸。

時 間:2014年12月13日(六) 上午10~12時
地 點:臺大校友會館四樓演講廳 (臺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
            (聯絡電話:02-2321-8415*9)


演講貴賓:中央研究院臨海研究站--嚴宏洋教授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 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所 碩士
美國德州大學奧司汀校區動物系 博士
現職: 中央研究院臨海研究站研究員
經歷: 美國肯塔基大學生物學系助教授、副教授
美國德州大學奧司汀校區神經生物研究所客座副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痛覺研究所客座副教授
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生物海洋組兼任組長
德國漢莎高等研究院神經科學組研究員
德國不萊梅雅各大學分子生物及物理學系客座教授
日本鹿兒島大學水產學部客座教授
研究領域: 魚類感覺神經生理與行為
榮譽: 1997年美國肯塔基大學生物學系最佳教學教授獎
2000年美國肯塔基大學Great Teacher獎

歡迎校友及非校友踴躍參加,免費入場!


臺大醫院捷運站2號出口或臺北車站8號出口,散步五分鐘就到囉!


Copyright © Since 2006 NTU Alumni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