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臺大校友會
「佛學藝術巡禮-中台禪寺參訪知性之旅」紀實
春夏交際的五月,天空偶有小雨,臺北市校友會一行三十位學長姐暨寶眷,上午八時自校友會館出發,探訪久仰建築莊嚴雄偉的中台禪寺。途經剛通車的五楊高速公路,其係一離地面三十公尺約十樓高的高架橋,車行道上視野遼闊,兩邊油桐花與相思樹花黃白相錯,甚是美麗。
埔里位於濁水溪和北港溪間盆地群中,林木蒼鬱、山明水秀,一棟無言無說的巍峨建築座落於青山中,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受領於中台導師惟覺老和尚對佛法經綸的引導,建構了集生活、教育、學術、藝術、科學五化內涵的主體建築物,在風光明媚的埔里山中,宛若塵寰中的一盞明燈,引領我們一行邁向光明之路。
這次參訪中台禪寺因緣於中文系畢業之楊雪鍠學姐,她平常於臺北普圓精社進修佛法並擔任資深志工,在她悉心策劃下,圓滿了臺北市校友會此次參訪機會。由於臺北南下路途較遠,抵達中台禪寺在目前普圓精社住持見得法師與見缺法師接引下,我們與法師一起在平雲山都享用健康爽口的素食午餐,見得法師首先開示學長姐及寶眷們發菩堤心、行菩堤道之慧行。中台禪寺有感於台大人在社會各層級的努力,特別禮遇學長姐們,中台世界副住持兼執行長見允法師特別以茶點招待接見我們,溫文昭副理事長代表本會致贈會旗,總會沈登贊副理事長亦代表總會表達中台禪寺對社會貢獻的敬意。見允法師親自為我們導覽,從一樓四大天王殿天王與柱子合一設置與擺設理念,開示歡喜佛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的禪念;二樓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兩旁侍立多聞阿難尊者與苦行迦葉尊者,象徴修行學佛解行合一的道理;逐層而上介紹供奉達摩祖師、伽藍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等諸佛;每個殿堂設計理念融入佛性、佛理、教育、藝術,處處啟發參禮者自觀本性禪定色相。藏經閣藏書之豐富配合建築設計更帶給我們中台世界以教育普羅大眾之用心。來到中台之頂—今頂,一項既創新又符合於佛法大意的建構,學長姐們紛紛站立在金頂中心的妙音台,體驗自身發出的聲音經由圓形的壁面迴盪,耳邊響起自己所發聲音,竟是如此清楚且切近,發顯於自心回溯於自心之妙音。
因著楊雪鍠學姐因緣,國內知名電子公司研華科技基金會招待大家在雲華餐廳享用下午茶,中台山博物館館長見迅法師百忙中抽空與會,她妙語如珠,飽學多聞,說話之快與其法號相符。接下來參訪博物館,見迅法師親自為大家導覽,特展為中台山博物館受贈於西安碑林博物館贈送精品之拓碑。包含開成石經、集王聖教序、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等,以及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柳公權之書藝作品,綻放出中國人智慧真寶的光芒。常設展所展出的可分為石雕、金銅、木刻等歷代佛教文物精品,件件法相莊嚴,年代從印度的犍陀羅石造菩薩立像,到元明時代石造羅漢坐像,上下長達千餘年,見迅法師並教授大家辯認佛像與菩薩像之差異。受限於時間,無法在短短幾個鐘頭內參觀完中台世界,不過體會到中台禪寺軟硬體所蘊涵至真、至美、至善、至聖豐富藝術內涵,讓大家感動不已。
來到牛耳藝術村晚餐,菜色均為埔里特產,米粉、鱒魚、牧草筍等等,可口豐富。此次知性之旅充滿感性、藝術、佛性、禪意,可比一趟洗滌心靈之旅。
![]() 抵達中台禪寺,學長姐們在光明鐘前合照留念。 |
![]() 溫文昭副理事長代表致贈會旗 |
![]() 中台禪寺執行長見允法師致贈紀念品 予 總會代表沈登贊副理事長 |
![]() 見允法師親自為學長姐導覽 中台世界建構歷程與現況 |
![]() 見允法師解說釋迦牟尼佛成就永恆的佛果經過 |
![]() |
![]() |